国际田径联合会(World Athletics)宣布将全面升级兴奋剂检测程序,以应对近年来日益复杂的违禁药物使用问题,此次升级包括增加赛外突击检查频率、引入更先进的生物护照技术,并对高风险项目选手实施更严格的监控,这一举措引发了体育界的广泛关注,多位世界级运动员已在过去一周内接受了突击检测。
检测机制全面升级
国际田联反兴奋剂部门负责人大卫·霍曼(David Howman)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新政策的核心是“ unpredictability”(不可预测性),传统上,运动员通常会在赛季前或比赛期间接受例行检查,但新规要求检测人员在不提前通知的情况下,随时对选手进行抽查,尤其是针对中长跑、投掷和短跑等高风险项目,霍曼强调:“我们必须确保公平竞争,任何试图通过违禁药物获取优势的行为都将被彻底杜绝。
国际田联将引入第三代生物护照技术,该技术通过长期监测运动员的血液和激素水平变化,能够更精准地发现异常波动,即使选手使用新型或微量兴奋剂也难以逃脱检测,这一技术已在自行车和游泳项目中取得显著成效,如今将被推广至田径领域。
顶尖选手接受突击检查
据悉,包括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冠军安德烈·德格拉塞(Andre De Grasse)、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布里吉德·科斯盖(Brigid Kosgei)在内的20余名顶尖运动员,已在近期接受了赛外突击检测,德格拉塞的经纪团队发表声明称:“我们完全支持国际田联的举措,安德烈一直以清白和勤奋著称,他愿意随时配合任何形式的检查。”科斯盖则通过社交媒体表示:“干净的体育环境对所有人都有利,我对此毫无压力。”
并非所有运动员都对这一政策表示欢迎,部分选手私下抱怨,频繁的突击检查打乱了训练计划,尤其是睡眠和恢复时段被突然打断可能影响状态,一位不愿具名的欧洲短跑选手表示:“我们理解反兴奋剂的重要性,但希望检测能更人性化,比如避开凌晨时段。”
历史问题与未来挑战
兴奋剂问题一直是田径运动的顽疾,2015年,国际田联曾因系统性腐败和掩盖兴奋剂丑闻陷入危机,导致多名高管辞职,此后,该组织通过独立改革小组逐步重建公信力,但近年来仍不时曝出个别选手违规的案例,2022年,尼日利亚短跑新星奥巴塞·埃塞布卡(Obaseki Esebuka)因使用合成代谢类固醇被禁赛四年,引发了对年轻选手监管不足的批评欧亿体育投注。
国际反兴奋剂机构(WADA)前总干事奥利维尔·尼格利(Olivier Niggli)指出,随着科技发展,违禁药物的隐蔽性越来越强,检测手段必须持续更新。“这不是一场能一劳永逸的战斗,”他说,“我们需要更多资源投入研发,同时加强国际合作,堵住跨国逃避检测的漏洞。”
运动员与科学界的反应
部分体育科学家对新政策表示支持,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的运动生理学教授格雷格·威尔逊(Greg Wilson)认为,生物护照技术的推广是重大进步。“过去,某些药物在体内代谢速度极快,常规检测窗口期可能只有几小时,但长期监测能发现蛛丝马迹,比如红细胞数量的异常增长。”他解释道。
运动员委员会则呼吁在严格检测的同时提供更多支持,委员会代表、德国十项全能名将尼基·赫伯茨(Niki Herberts)建议:“应该为选手提供更透明的申诉渠道和心理辅导,避免误判对职业生涯的毁灭性影响。”
下一步计划
国际田联表示,未来三个月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专项培训,确保检测人员熟练掌握新技术的操作流程,从2024赛季开始,所有钻石联赛分站赛的奖牌获得者须在赛后24小时内提交血液样本,否则成绩将被取消,这一规定被视为对“赛后就地检测”制度的补充,防止选手通过临时手段干扰结果。
随着巴黎奥运会临近,国际奥委会也表态将与国际田联密切合作,奥委会主席托马斯·巴赫(Thomas Bach)称:“奥运会的纯洁性不容妥协,我们赞赏田径界采取的积极措施。”
体育竞技的本质是公平与健康,而兴奋剂检测的强化正是对这一价值的捍卫,尽管新规可能带来短期阵痛,但从长远看,唯有通过技术与制度的双重升级,才能维护运动员的权益和观众的信赖,正如霍曼所言:“我们不仅要抓住作弊者,更要让年轻一代明白——真正的冠军不需要药物加持。”